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:现在的电视剧,越来越像一场流量的游戏。
导演和制片方选角,第一眼看的是演员红不红、粉丝多不多,而不是演技过不过硬。
他们总以为,请来了当红明星,戏就成功了一大半。
可惜,事实往往并非如此。
一味追求流量,导致很多剧质量严重下滑。观众一次次满怀期待地打开电视,却常常失望而归。
大家渐渐发现:怎么现在的戏,反而没以前好看了?
更让人无奈的是,这种风气伤害的不仅是观众。
那些踏踏实实演戏、不炒作不喧哗的好演员,尤其是中年女演员,越来越难拿到好角色。
她们演技在线,经验丰富,却常常被遗忘在角落。
展开剩余90%难道只有长得好看、年纪又轻的演员才配演主角吗?
演技和专业素养,反而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?
好在,总还有人让我们看到希望。
比如沈丹萍,比如迟蓬。
哪怕只是演配角,哪怕戏份再少,她们每一次出现,都让人印象深刻。
但现实往往比剧情更残酷。
就连这样的演员,也依然被忽略、被冷落。
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事,让很多观众意难平。
2023年8月25日,倪萍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段话。
她写的是迟蓬,语气温和,却话中有话。
明眼人都看得出,她不只是夸好友演技好。
她更想替迟蓬问一句:为什么这么多年,她演了这么多好戏,却几乎没当过女主角?
迟蓬入行几十年,饰演的角色各式各样,每一个都真实有力。
可大多数时候,她都在给别人作配。
如今年龄上来了,机会更少了。
娱乐圈对女演员本就苛刻。
年轻时要拼颜值,年纪稍长就被定义为“妈妈专业户”“婆婆专业户”,戏路越走越窄。
但迟蓬从不抱怨。
哪怕只是一个镜头不多的小角色,她也认真揣摩、全心投入,演出层次和厚度。
倪萍却看不下去了。
她为好友感到不公,更对行业现状感到失望。
难道不争不抢、默默努力的人,就活该被忽视吗?
这件事也让很多人回想起十年前的一幕。
2013年的金鸡奖,迟蓬凭借《百鸟朝凤》被提名最佳女配角。
当时很多人都认为,这个奖非她莫属。
可最终,奖项花落别家。
迟蓬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,她依然微笑、鼓掌,给获奖者祝福。
但坐在一旁的倪萍却没有忍住。
她在现场说了几句听起来有点“刺”的话。不是在闹,而是在表达一种态度:演技不该被轻视,好演员值得被尊重。
当时有人批评倪萍,说她情绪用事、不懂场合。
可如果你真的看过迟蓬演的戏,就会明白——
倪萍不是在捣乱,她只是替好演员发声。
她不只是为迟萍一个人说话,更是在批评这个圈子里长期存在的歪风。
为什么总有人默默付出却不被看见?
为什么演技派反而要给流量让路?
如果继续这样下去,只会寒了真正演员的心。
等到好演员都离开,荧幕上还剩下什么?
迟蓬一直记得倪萍为她做的一切。
所以她从不敷衍任何一个角色,始终用演技说话。
最近,迟蓬的新剧《生万物》刚刚收官。
她在剧中饰演的“大脚妈”,朴实又充满力量,看哭了不少人。
观众纷纷夸她演得细腻,甚至比主角更打动人心。
但几乎与此同时,又一件让人心凉的事发生了。
《生万物》官宣和推广期间,海报和演员名单中迟迟没有迟蓬的名字。
就连剧照都很少发她那一部分的。
同样被忽略的,还有在剧中饰演另一配角的沈丹萍。
她们虽然不是主演,但却是整部戏的质感担当。
不少观众坦白说,就是因为她们俩才坚持追剧的。
可剧组一开始的宣传,完全把她们“隐藏”了。
直到很多网友在评论区提出质疑,剧组才后知后觉地把她们的名字加了上去。
这种操作,不是第一次,也不会是最后一次。
它折射出整个行业的一种短视:只认流量,不认实力。
说实话,像迟蓬、沈丹萍这样的演员,才是国剧的底气。
她们也许不是流量担当,但绝对是质量保障。
迟蓬这次演的“大脚妈”,和她以往常演的“恶婆婆”类角色完全不同。
她说话的方式、走路的姿态,甚至一个眼神,都让你相信她就是那个坚韧温暖的农村母亲。
你完全不会想起她以前演过的任何角色。
这才是真正的“剧抛脸”,靠的是本事,不是营销。
沈丹萍也一样。
她演的是旧式家庭的女主人,戏不多,但极其精准。
几个抬眼、几句台词,就把人物的复杂内心演得清清楚楚。
可哪怕演技如此出众,她们依然被当作“背景板”对待。
宣传时不配有姓名,海报上不配有身影。
这让人不禁想问:
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,演技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?
如果认真演戏的人得不到尊重,而只会炒作的人却被捧在高处——
那未来的荧幕上,我们还看什么?
这不是迟蓬一个人的困境,而是整个行业的悲哀。
真心希望未来的某一天,好演员不必再靠别人替她喊话。
希望每一个用心演戏的人,都能被看见、被尊重。
因为再好的戏,也是人演出来的——没有人,何来戏?
发布于: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