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冷了总觉得浑身冒凉气,穿多少都不顶用?手脚像揣着冰疙瘩,晚上被窝半天捂不热?这可能是身体在喊“阳虚”了。但补阳的药五花八门,桂附地黄丸、附子理中丸、金匮肾气丸,到底该选哪个?都说冬病夏治,趁着这个三伏天,赶紧来认识一下这几个补阳中成药,今天就用大白话给你讲明白,看完再也不踩坑。
桂附地黄丸:给“肾虚小火炉”添柴
要是你总觉得从骨头缝里往外冒寒气,尤其是腰和膝盖,坐久了冷得更厉害,晚上起夜次数多,尿完还觉得没排干净,偶尔还嗡嗡耳鸣,那多半是肾阳虚在捣乱。这就像家里的小火炉快灭了,暖气根本供不上。
桂附地黄丸里的附子和肉桂就像添进炉子里的柴火,能直接把肾阳的火力烧起来;再配上山茱萸和熟地,补补肝肾的“津液”,就像添柴时加些木屑助燃,不容易上火;最后用茯苓和丹皮清清体内的痰湿垃圾,补进去的阳气才能顺畅运行。
简单说,没水肿、不怎么咳痰,就是单纯怕冷的朋友,选它准没错。
附子理中丸:给“脾胃冰箱”断电
有的人一吃凉的就肚子疼,冬天肚子总像揣着个冰袋,得用暖水袋捂着才舒服,还经常拉肚子,大便稀得像溏泥,吃啥都没胃口,舌头胖嘟嘟还裹着一层白腻的苔。这可不是普通的冷,是脾胃变成了“冰箱”,连吃进去的食物都没法好好消化。
附子理中丸里的附子像把大火钳,直接钳掉脾胃里的寒邪;干姜像个小暖炉,把肚子里的凉气赶出去;再加上党参和白术,就像给脾胃的“墙壁”加层保温层,补好脾气、祛掉湿浊,以后再吃点凉的也不容易闹毛病。
所以啊,脾胃一受凉就犯病的朋友,赶紧把它备上。
金匮肾气丸:边补阳边给身体“排水”
很多人分不清金匮肾气丸和桂附地黄丸,其实差别大着呢。要是你不光怕冷,还总觉得身上沉甸甸的,脸、腿有点肿,痰特别多,小便也比别人少,腰又冷又沉像绑了块湿抹布,那就是肾阳不足还带了“水湿”的尾巴。这就像小火炉没力,水管还堵了,水排不出去积在屋里。
金匮肾气丸里的桂枝不光能补阳,还像个勤快的清洁工,能把水湿往外赶;泽泻和茯苓就像两台抽水机,帮着把积水排得干干净净。一边给小火炉添柴,一边疏通水管,水肿、痰湿自然就没了。
像有慢性肾炎、甲减,经常水肿的人,选它就对了。
最后给大家划个重点:单纯肾阳虚(不肿、少痰)选桂附地黄丸;脾胃怕冷(吃凉就闹肚子)选附子理中丸;肾阳虚还水肿痰多,就找金匮肾气丸。补阳就像给身体“供暖”,找对问题才能精准调治,千万别盲目跟风哦!
互联网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