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剑具由春秋战国兴起,至汉代达到极盛,汉以后逐渐衰落、消失。历史上,它是一种代表贵族身份的宝物,也是一种珍贵的馈赠礼品。
玉剑具
中国玉器的历史悠久而漫长,在8000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,出现了许多带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玉器形制,玉剑具就是其中之一。所谓“玉剑具”也叫“玉剑饰”,是指用来装饰佩剑的玉饰,而经过饰玉的剑则称作“玉具剑”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以玉饰剑的形式就已经非常普及。当时贵族阶层将玉具剑视为珍宝,是当时社会身分、地位和财富的象征。
玉剑具
以玉饰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距今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,在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中就珍藏着一把西周玉柄铁剑。这柄于1990年出土于河南三门峡虢季墓的玉柄铁剑,又称“玉茎铜芯柄铁剑”,属西周晚期器物。这把玉柄铁剑的出土,将中国冶铁的历史提前了近两个世纪,因此被誉为“中华第一铁剑”。
展开剩余73%西周玉柄铁剑
已经发现时代最早的玉具剑是春秋晚期的,那上面只有玉剑首和玉剑格,春秋晚期后段才出现玉剑璏和玉剑珌。一剑而四件玉具齐备的标本要到汉代才出现。”
玉剑首 玉剑格 玉剑璏 玉剑珌
到了汉代,以玉饰剑开始变得非常流行,当时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均有佩剑的习惯,尤其对于贵族来说,佩带玉具剑则成了身位和地位的象征。
汉代官员佩带玉具剑
汉代发展成熟的玉剑具分别由四部分组成,即:玉剑首、玉剑格、玉剑璏、玉剑珌。
玉具剑各部位名称
玉剑首:最早的实物见于春秋晚期,战国时剑首圆而薄,中央饰有涡纹,外缘有弦纹、云纹、卧蚕纹等装饰。汉代剑首较战国厚度变大,正面凹塌,背面有一个圈槽,圈内有2到3个斜穿孔,光素无纹,正面比背面的直径略大,形成斜坡。
玉剑首
汉代玉剑具
玉剑格:也叫玉剑镡,是镶嵌于剑柄与剑身交接处的玉质饰物。
玉剑格
历史上出土玉剑格完整的不多,特别是穿在铁剑之上的玉剑格,因铁剑易氧化发生胀裂现象,极易将玉质剑格涨裂损坏,因此完整器比较少见。
汉代玉剑珌:
玉剑珌
战汉时期是中国玉剑具最为流行的时代,玉剑具的材质多为和田玉,少数为玛瑙、水晶制品。纹饰多流行谷纹,勾连谷纹、兽面纹、龙纹、蟠螭纹等。技法则有线雕、浮雕、高浮雕等。具中最为常见的是玉剑首,其次为玉剑璏,玉剑格与玉剑珌的存世数量较少。
汉代成套玉剑具
发布于:广东省互联网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